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正文

中国教师博物馆:构建中外人文交流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1-05-21 点击量:

“孔子家乡大学首倡创建国家首座教师博物馆,文化象征意义和教育昭示作用独一无二!”在“万世师表”孔子故里的曲阜师范大学,一座新的文化地标得到海内外各界的高度评价,它就是填补了我国博物馆建设空白,以教师文化为主题、师德教育为特色的中国教师博物馆。自2018年10月举行首展以来,国内外师生纷至沓来,成为追溯师道源头、景仰师德楷模的“网红打卡地”。

中国教师博物馆“名师堂”展厅内,有两位身份特殊的教育家位列其中,一位是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另一位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名为中国教师博物馆,而把国外名师大家请进展厅,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国教师博物馆致力于打造“面向国际的教师文化交流窗口”。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遵循的原则,也融入到中国教师博物馆的办馆理念之中。

2019年教师节前夕,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指导下,中国教师博物馆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外教师杏坛会讲”。中外专家学者相聚孔子故里、纵论教师之道,“中美两国在教师教育方面最值得彼此学习借鉴的地方有哪些?”“工业时代的教育理论在信息时代会有怎样的走向与发展?”……活动中,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爱丁堡大学、日本岩手大学、乌克兰教育科学院、美国杜威研究协会等国外教育与科研机构的知名教育专家与国内学界同仁,围绕“教师教育振兴之道、教师教书育人之道”,奉献了一场思想盛宴。

会讲结束后,乌克兰功勋教师、帕甫雷什中学校长瓦·德尔卡其女士,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基辅市苏霍姆林斯基实验学校校长哈依鲁莲娜女士,专程到中国教师博物馆参观苏霍姆林斯基专题展区,她们兴奋不已地在这位享誉世界的教育家塑像前留影,感慨万千地说:“我们参观过许多国家的教育类博物馆或纪念馆,没有一家像中国教师博物馆这样精彩呈现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这是中国为世界各国教师树起的精神殿堂,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有着58年教龄的哈依鲁莲娜女士分享了她的从教经验,介绍了她研究运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以及她所在学校的教学探索;瓦·德尔卡其女士结合实例讲述了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事业上的创造之路,她说:“苏霍姆林斯基斯基也像中国的孔子一样,是教育的楷模和标杆,来博物馆学习的人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他们也会成长为最优秀并享有盛誉的教育家型教师和校长,或者成为善于理论结合实践,受到学生欢迎的一线基层教师。” 为丰富展区文物藏品,两位校长向博物馆捐赠了苏霍姆林斯基亲笔撰写的家庭学校教学计划与著作、生前所在中学使用的教具等珍贵藏品。

架起各国教师学术与文化交流的桥梁,增进国外友好人士对中国教育事业乃至现代化建设道路的了解,这是中国教师博物馆作为“跨文化”平台的独特优势,也是当仁不让的时代使命。2019年孔子文化节前夕,第14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三位获奖代表及参加颁奖典礼和教育国际研讨会的30余位代表,走进中国教师博物馆,进一步加深了对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理解,更增进了对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认同。“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地方,不仅承载着中国的教育历史,而且有着对全人类的思考”“中国教师博物馆建在孔子家乡的师范大学里,意义简直太独特了,这是富有情怀的中国人的创举,因为孔子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是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我非常喜欢这个博物馆,它讲述了中国教育和教师的历史,也给大家呈现了当代中国在提供怎样负责任和有前景的教育”——来自意大利的纳扎雷诺·瓦萨保罗、印度尼西亚的那拉·安塔拉、哥伦比亚的玛利亚·路易萨威拉兹·奥斯皮纳,从不同角度热切地表达了参观之后的感受。

在中国教师博物馆,摹写《论语》中的教育经典名句,拓印中外教育家的从师格言,在一座座生动的教育场景雕塑中思接千载、体悟从师初心……越来越多的各国友好人士走进中国教师博物馆,越来越多的教育记忆和名师形象在这里被永久铭刻,也将世代被人景仰、传承。

文化和教育使命的一体共担,大学和博物馆的一体发展,中国教师博物馆将融合孔子家乡大学的学科、人才和教育优势,以教师文化为桥梁纽带,致力于助推中外人文交流的新模式构建和新实践探索。

(作者:徐秀    编辑:赵丽娜    审核:孙祥广)

上一篇:教师博物馆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

下一篇:教师博物馆党支部书记孙祥广讲特色党课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曲阜师范大学

邮箱:tchmuseum@126.com   联系电话:05378933777    留言板

官方微信

抖音二维码

©2019 中国教师博物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