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教师发展大会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作出谋划部署,提出完善师德建设制度,打造一批师德师风建设基地,要大力振兴教师教育。曲阜师范大学中国教师博物馆是全国首座,也是世界唯一的教师文化主题、师德教育特色的博物馆。适值曲阜师范大学65周年校庆之际,本报采访了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戚万学教授。

记者:您提出在“教师鼻祖”孔子的故里曲阜建设中国教师博物馆,今年教育部批准曲阜师范大学依托中国教师博物馆这一特色平台建设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请问这一倡议基于什么考虑?具有怎样的文化象征意义和教育昭示作用?
戚万学:这一倡议始于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重要讲话精神两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依托孔子家乡大学建设首座教师博物馆、打造国家师德教育基地”,当时引起热烈反响;此后,我又进一步提出中国教师博物馆应定位为“民族文化记忆、教育历史遗产、教师精神家园”,并按照这一定位展开筹建工作,得到各方一致认可。
社会各界的肯定和鼓励,是基于曲阜师范大学作为因孔子而建、以文化立校的大学,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初心之所在、本分之所系,理应具备应有的文化自觉,担当起应尽的文化使命,这一倡议创造性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全党全社会都要尊师重教”等指示精神,体现了政治站位、文化自觉、历史担当、教育情怀的统一,师道传承的文化象征意义独一无二,尊师重教的教育昭示作用无可替代。
中华民族拥有4000多年教育活动史和2500多年教师发展史,教师历来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独特和重要的作用。如果把教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符号来看的话,有很丰富的内容,但是有关教师文化的系统整理和专门保护做得不够。从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来看,目前还没有一座站在整个民族历史的高度,体现教育传统、教师文化和师道精神的博物馆;从党和国家反复强调尊师重教的要求来看,现实中的大中小学教师,乃至社会各界都需要对教师职业的过去、现在、未来有所了解,并从名师大家的崇高风范和一线教师的感人事迹中产生精神洗礼和共鸣,有助于增进教师的自我认同,以及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风尚。
在这样一种历史和时代背景下,建设中国教师博物馆,为民族留存永恒的文化记忆,为教育珍藏宝贵的历史遗产,为教师打造共同的精神家园,尤为迫切。同时,对于兴文化、促教育也会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记者:曲阜师范大学设学孔子故里,您认为应如何更好地肩负起孔子家乡大学的使命担当?
戚万学:曲阜师范大学是一所因孔子而生的大学,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我们而言是使命使然,责无旁贷。文化是大学的固有属性,大学以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存在的前提,离开了文化的传承、创新,大学将失去存在的理由。自诞生至今,大学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具有其他任何机构都无法撼动的力量,原因也在于它特有的文化价值。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孔子家乡大学天然的使命,关乎生存、关乎本来、关乎未来。从65年前周恩来总理亲自签署《任命书》,任命当代新儒家代表熊十力、梁漱溟的弟子高赞非为首任校长,到建立国内高校最早的孔子儒学专门研究机构,再到今天成为国内经学研究、传统文化教育的重镇,这些都表明我们对办学初心和独特文化使命的坚守。
我们将自觉地肩负起“为国弘文”的使命,努力擦亮传统文化的特色名片。深入实施“文化立校”战略,进一步完善以孔子儒学为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科、学术体系和交流传播体系,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成功范例,建成落实总书记“两创”指示精神和系统文化观的综合实践区、特色示范区,把这所孔子家乡的大学打造成具有卓越文化追求、鲜明文化特色、突出文化优势的大学,为全国提供“山东经验”,为高校提供“曲师样板”。
记者: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曲阜师范大学建校65周年,请问学校未来的发展规划是怎样的?
戚万学:今年是收官“十三五”、谋划“十四五”的关键节点,恰逢建校65周年。经过65年的筚路蓝缕艰辛办学,一代代曲师大人接续奋斗,特别是近五年,曲阜师范大学进入了持续向好向上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也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的教育也从精英化、大众化到普及化,时代需要一个从量到质的内涵提升,社会需要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供给。学校未来的发展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不忘来时的路,坚定不移地持守师范教育的本分,彰显教师教育的鲜明底色,擦亮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品牌,矢志不渝传承文化和教育的薪火,办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精神的大学。
二要坚定脚下的路。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以文化人,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根据大学的组织特性和规律来办学治校。推进“三个回归”——回归理性、回归育人本位、回归学术本真,彰显学术、学者、学生为中心,向课堂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进一步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放大人才培养优势;坚定不移瞄准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有所为有所不为、筑高原攀高峰,继续抓好学科专业建设,全力实现新的更大突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三要开拓前方的路。紧扣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主线,在未来发展的目标设计上对标高质量,在发展理念上体现高质量,在发展方式上转向高质量,统筹推进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事业,深化改革创新,真正通过质量更优、特色更强、水平更高的内涵式发展,推动学校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

记者:您把坚守教师教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请问有什么特别的理解吗?
戚万学:近年来,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到教育部先后推出《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等部署,一系列顶层设计和谋篇布局将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在今年召开的全国教师发展大会上,教育部长陈宝生指出,我国教师队伍基础地位更加坚实、履行使命更显担当、制度举措更加完善,已具备向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条件和坚实基础。教育系统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破除教师发展方面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开启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新征程。教师教育是师范院校的底色和本分。面对振兴教师教育的使命任务,师范院校首先要把自己的本分守好,守好主责主业,不能有名无实、“言师不师”、“在师不师”。
曲阜师范大学设学于孔子故里、中国教育源头,是新中国成立后以兴办师范教育起家的师范院校,建校65年来始终把教师教育作为安身立命之本,为教育事业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基础厚实、业务扎实、作风朴实的优秀教师。“十三五”以来,我们树立“向师范要品牌”的办学导向,坚持以培养卓越教师为主要任务,不断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推动实现由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转型,入选了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教育部师德师风教育基地;在全省率先形成了本、硕、博、博士后贯通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在举办的8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中,有6届取得了获奖总数和一等奖获奖数量的“双料”冠军;在山东省评选的中小学齐鲁名师、齐鲁名校长中,我校毕业生占40%以上。

面对振兴教师教育的时代命题,我们将牢记师范教育第一职责,坚定不移守好主责主业,练好看家本领,从理念、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系统谋划实施“新师范”建设计划,打造若干教师教育“金专”“金课”“名师”,探索“互联网+教师教育”,完善教师教育协同培养机制,建好全国示范性师德师风教育基地,建设区域教师教育创新试验区和基础教育服务区,努力培养造就引领教育改革创新的卓越教师和教育家,建设国家和区域教师教育发展的创新高地。
来源:社会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