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优秀大学的建设需要有一流的高校博物馆。同时一流高校博物馆又会促进优秀大学的建设和文化品位的提升。那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位于曲阜师范大学校园内的中国教师博物馆。
宁静的清晨中国教师博物馆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启了新的一天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江永杰成为今天前来参观的首位观众。作为一名师范生她对中国教师博物馆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在自己闲暇之余到此参观学习,江永杰告诉记者,她每次经过一楼展厅的孔子画像时都会作揖行礼。在她看来,这不仅是对先师的尊崇,也是向传统文化的致敬。
中国教师博物馆里展示着从古到今的许多书籍与教材,他们都是江永杰的最爱,总能让她在陈列柜前长久驻足久不忍离开。
江永杰:“面前的这本《历代史略》,是我最感兴趣,也最关注的一本历史书。它是我国最早的一本历史教材,上集唐尧三代,下至明代共六卷本。学习历史使人明治,我们可以从学习历史当中了解古今中外的一些事情。在以后的时光里,我还会借助自己的闲暇时间来中国教师博物馆。我相信每一次的到来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作为我国首座以教师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中国教师博物馆不仅填补了我国博物馆事业,在教师教育这一领域的空白,还充分体现了高校博物馆的文化内涵类育人作用和研究功能。中国教师博物馆,虽然冠以教师之名,但他吸引和教育的人选,却不仅限于教育工作和师范专业学生,而是成为一座时空大众普遍向往的文化圣地。
柴源梓:“我呢是作为一个非师范专业的学生来到这里,我的专业是书法学。所以我认为我们这个传统文化的这个行业来说,老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地位,在我们这个专业里。无论是篆隶楷行草的发展,王曦之家学的一个传承,老师在其中都扮演重要的地位。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我推荐所有的朋友都在这里参观学习。”
中国教师博物馆,凸显教育文物教师风范两大主线,围绕民族文化技艺、教育历史遗产、教师精神家园三大定位设三大专题展区,每个部分各具特色、相得益彰,共同形成看点丰富魅力多元的展览格局。其中明师堂被摆放在了展区最重要的位置。这里目前共展示了六位名师,一名是一盏堂、一展堂一精神,立体呈现名师风范。
在这六位名师中,有两位外籍名师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们一位是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另一位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何中国教师博物馆会为外国名师塑像立传呢?
刘永:“这是我们贯彻总书记要构建“一带一路”的这样号召。同时,教育部也要求我们要打造面向国际的教师交流的窗口。所以说我们也请进了两位外国的名师。据博物馆负责人介绍,建设中国教师博物馆,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大力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确,在这座堪称文化富矿的博物馆内,可以使每一位观众大饱眼福,以至于流连忘返,从而极大增强了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前来中国教师博物馆参观学习的社会团体、大中小学生和社会课各界人士都络绎不绝。在参观过程中,大家追寻穿越千年时光的教师文化,鉴赏承载历史演进的珍稀文物与教学书籍,感受教育大家教师楷模的高尚精神境界。”
戚万学:“我们留存这样一份独特的民族文化的记忆,保护好这分珍贵的教育历史遗产,为当代教师打造有厚度、有温度的精神家园。不仅可以为教师传世、立言乐功,而且对于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引领和塑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都意义非常重大。”
根据相关规划,未来的中国教师博物馆将参照明清建筑风格设计,为一体两翼仿古建筑群。届时,这将成为展现中国教师历史变迁、教育文物发展的学术研究载体,也将成为孔子故里东方圣地的又一座文化新地面。
报道链接:https://m.163.com/v/video/VKUSLP5TS.html